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传真

翠羽蘸取司法墨 碧波点染生态卷——临沂高新区法院书写生态司法现代化答卷

来源:   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16日

  近日,人民法院报刊发《司法护绿 “齐鲁青未了”》,展现了全省法院以司法之力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守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生动实践。近年来,临沂高新区人民法院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创新守护青山绿水,聚力打造“法润‘新’绿”司法品牌,以法治匠心守护龙湖碧波潋滟、卧虎山重峦叠翠,为高新区生态保护筑牢司法屏障。

夯基固本,构建“三位一体”守护体系

  一是深耕环资审判“责任田”。成立环境资源审判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环境资源巡回审判工作制度,在综合审判庭加挂环境资源法庭牌子,负责审理辖区所有涉环境资源类案件,实现环境资源案件“三合一”集中、专业审理,案件归口率实现100%。 

1

  二是培育人才成长“生态林”。落实“云梯工程”人才培育机制,建立“1名专家法官+3名青年干警”结对培养模式,通过“类案示范庭审观摩、调解方案靶向施策、文书撰写全程指导”等方式,锻造环境资源审判专业化队伍。2024年以来,召开环资审判专业法官会议6次,研判案件24件。在全市法院首届环境资源审判技能竞赛活动中,荣获优秀组织奖。

  三是构建多元共治“防护网”。聚合区公检法司、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规划、农业农村等部门力量,实现信息共享、纠纷共调、机制共谋、生态共护等六个方面的配合协作,建立涉环境资源案件沟通和联席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常态化联合开展“生态司法进企业”法律服务日活动,积极组织开展环境保护进校园、进社区等普法宣传活动,以“良法善治”护航“青山绿水”。

2

3

立足审判,打造“惩治-修复-预防”闭环

  一是刑事审判亮利剑。加大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犯罪行为的惩治,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刑事审判的威慑和教育功能,审结环境资源类刑事案件3件。依法审结房某某污染环境案,判令赔偿义务人履行修复义务,充分彰显环境刑事司法的打击、震慑、预防以及教育作用。

  二是民事审判守红线。严格贯彻损害担责、全面赔偿原则,妥善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排除妨害等资源类纠纷82件,努力保护土地生态红线。在周某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案中创新“首案示范+联动化解”机制,妥善处置涉众型农村土地纠纷,获评2024年临沂市十大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

  三是行政审判促规范。发挥行政审判监督支持作用,依法审结涉及排放废气、建设用地审批等资源类行政处罚与许可案件17件,高效审查行政机关申请的非诉执行案件248件,在审理某门业公司行政处罚案时,依法支持环保部门行政执法,明确企业废气监测法定义务,该案入选2023年度山东省十五大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和临沂市十大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

创新赋能,探索“司法+”生态治理路径

  一是创新普法宣传模式。坚持系统保护思维和恢复性司法理念,设立卧虎山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融合生态环境修复、生态法治教育、生态理念宣传、生态文化推广等功能,将法治宣传与司法公开、以案释法与司法便民、普法与科普相结合,构建起“法治+司法+文旅”新模式。自设立以来,开展法治宣讲3次,宣讲典型案例30起,参与群众300余人。

4

  二是创新便民服务理念。主动延伸司法服务触角,通过入户送达、现场开庭、远程解纷、判后回访等措施,竭力减轻当事人诉累。对于年龄较大、身体状况不佳,不方便到庭参与诉讼的当事人,充分发挥巡回法庭作用,背着国徽上门开庭,开展巡回审判10次,涉及残疾人等弱势群体6人次,参与旁听群众200余人。

5

  三是创新纠纷化解方式。2024年将“雪亮工程”的网格化治理优势与智慧法院建设成果相结合,在三个镇街设立集调解指导、网上立案、在线诉讼、普法宣传、基层治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诉调对接工作站,通过“线上+线下”双轨运行机制,加强与基层人民调解员、网格员等“法律明白人”的协调联动,强化环境资源纠纷预防和化解。2025年1-3月,环境资源类案件同比下降84.85%。

6

  下一步,临沂高新区法院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环境资源审判“三合一”改革要求,坚持系统保护、恢复性司法理念,持续提升专业化水平,强化府院联动,打造全方位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以司法之力续写生态保护的“高新篇章”。

关闭
版权所有:山东省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双月园路与郭苑路交汇处东北角(龙湖公园)对面 联系电话:0539-8288056 邮编:276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