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报】莒南法院:“三个依托”绘就江北茶乡解纷新“枫”景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年09月19日 | ||
“三个依托”绘就江北茶乡解纷新“枫”景
近年来,莒南县人民法院通过创建茶产业协会调解工作室、片区调解站、法律咨询工作驿站,用好“三个依托”,为化解涉茶领域矛盾纠纷打通“最后一米”,倾力打造沂蒙“行业治理+特色调解”模式,推动涉茶风险的源头治理。自2023 年 9 月茶产业调解室成立以来,调解室共调解涉茶纠纷 71 件,调解成功 48 件;走访茶企、茶农 20 家、30 余人次,大大降低了矛盾激化转为民事案件的数量,为辖区综合治理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依托特色产业优势,坚持能动司法 莒南县洙边镇,被誉为“南茶北引第一镇”,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极为适宜优质茶叶的种植。“一片小树叶,成就大产业”,一缕茶香,不仅让洙边镇的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美名远扬,更使得洙边镇这一地名,成为了“南茶北引”工程与“白茶北藏”产业蓬勃发展的象征与根据地。 自去年起,莒南法院积极响应并投身于“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活动,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特设特邀调解员调解专区与司法确认专区,同时成立了茶产业协会调解工作室、莒子姐姐调解室、商事驿站调解室三个独具特色的调解室。这些调解室分别邀请了茶产业协会、妇联、工商联等各界的专业调解员进驻,共同构建了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莒南法院进一步推广“行业治理+特色调解”的工作机制,在洙边法庭辖区内精心布局了 3 个特色调解室与 23 个片区调解站。这一系列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法律咨询与纠纷 调解服务深入村居、社区与企业,切实开启了“上门挂号”“咨询问诊”“业务骨干会诊”以及“法官把脉”等富有创新且贴近民生的司法服务模式。 “王法官,您好!我是临沂豌青茶叶有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我们与对方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然而,昨天我们突然收到了对方的起诉材料,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应对?真的非常着急!” “请您稍安勿躁,法庭会立即通知对方前往茶产业协会调解工作室,共同了解情况并寻求解决方案。” 临沂豌青茶叶有限公司,作为洙边镇的知名企业,自创立伊始便致力于推动家乡的经济发展与繁荣,为乡村振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因此,法庭对此次纠纷的处理给予了高度重视。 在茶产业协会调解室内,气氛和谐而庄重。法官、特邀调解员以及双方代理人围坐一堂,一边品茗一边畅谈茶文化,逐渐将话题引向具体案情。通过运用茶道调解法,以一杯绿茶为媒介,成功化解了双方的矛盾与纠纷。此次涉茶产业合同纠纷案的成功调解,不仅让双方冰释前嫌,更为双方未来的持续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真正的“双赢”局面。 依托特色调解室,“齐抓共管” “我们将参与涉茶产业发展重大决策论证与重大风险防控,视为服务相关行业及企业的关键着力点。”洙边法庭庭长王维明表示,洙边法庭切实发挥法律咨询的作用,从前端着手、防患于未然,成为洙边镇茶产业统筹发展的“智库外脑”,以推动茶品牌形象稳健提升、茶产业高效提质,并引导茶企茶农依法合规经营。 法律咨询工作以洙边镇茶产业发展咨询服务站和茶产业协会调解工作室为平台,组建业务骨干团队与党员服务先锋队,实施“法护茶乡”计划,确保法律服务直达茶企、茶农,真正做到家门口的服务。 法庭深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活动,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同时,搭建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站等平台,接受企业及群众的法律咨询,切实解决群众面临的法律问题,力求将法律咨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服务效能。 洙边法庭与洙边镇涉茶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及特邀调解员紧密合作,及时补充涉及茶地租赁、茶园建设、茶苗种植、茶叶交易、品牌推广等矛盾纠纷调解的专业法律力量。同时,总结并推广“四巧”涉茶调解法“巧说理,广普法;巧换位,融于情;巧协调,多联动;巧回访,暖民心”,以此进一步提升调解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在党委领导、政府牵头下,法庭积极创建并推行辖区一体化、多元化解纷工作机制。在相沟镇、壮岗镇设立 4 处巡回办案点,同时在洙边镇和壮岗镇分别设置了茶产业协会调解工作室和化工产业园区调解工作室,选聘了 12 名行业特邀调解员,深入推进“无讼企业”建设。 依托“一站式”矛调中心和法庭诉讼服务站,法庭积极开展巡回审判,促进法院诉源治理与区域综合治理的有效对接与融合。 法庭推行的“法院+行业”协作共治模式,在重点行业设立行业调解工作室,为辖区特色行业产业产生的矛盾纠纷提供“菜单式”化解服务,以满足重点行业和集群产业的司法服务需求。法庭收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类法律问题,并提供“一对一”的法律指导服务。 以“无讼企业”创建活动为契机,法庭通过线上“营商环境服务微信群”对接与线下“访企业”走访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企业及车间,及时了解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风险隐患。这不仅提高了行业法律服务与诉前调解工作的实效性,更全力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让企业家们能够安心工作、舒心创业。 法庭已先后召开 3 次辖区企业家座谈会,共有 80 余名企业家通过座谈、旁听案件、云庭调解等“沉浸式”互动方式,进一步了解法院工作。企业家们对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为人民法庭进一步精准服务群众提供了有益借鉴。 依托优质调解资源,满足茶业新需求 “当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遭遇发展瓶颈或面临重大决策时,法律咨询骨干们总会为我们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与意见。”洙边镇的女企业家、茶产业发展领军人物陈翠霞深有感触地说,“如今,随着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许多问题与矛盾纠纷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妥善解决,这让我们能够更加专注于生产与销售的核心工作。” 以特色产业调解工作室为基石,法律咨询骨干们组建了“茶香致远”法律服务团。他们全方位对接洙边镇茶产业链,从诉前纠纷化解、案件审理效率提升,到茶园茶企服务、茶品牌商标保护等多个层面,打造了一条与产业布局相契合、与产业体系相融汇、与产业发展同步共振的“法律服务链”。 法庭频繁深入洙边镇的核心茶产区,针对绿茶种植、土地流转等关键工作提供法律咨询,进一步强化了决策咨询服务的力度。同时,他们还积极参与茶产业发展政策文件的起草工作,有效提升了政策制定的质量与针对性,严格把控重大行政决策的主体、权限、程序及内容等关键环节。 今年以来,法律咨询骨干们已协助党委政府成功解决了一系列涉及项目落地、征地拆迁、民生保障及社会稳定等法律层面的棘手问题,为大型企业破解法律难题、规避法律风险提供了有力支持,进一步推动了实体经济的蓬勃发展。 法庭结合“法律特派员”制度,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宗旨,积极拓展审判职能,为洙边镇的茶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题提供“问诊把脉”服务。他们根据企业需求,量身定制了法律咨询、风险防范及多元解纷等“订单式”司法服务,通过精准施策、对症下药,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 在法治的沃土上深耕细作,莒南法院创新推出了“行业治理+特色调解”的诉源治理新模式。这不仅持续巩固了基层法治建设的主阵地,更开创了基层良法善治的新局面,为江北茶香的远播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
||
|
||
【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