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周末】临沂中院:“益企护航”助力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年11月25日 | ||
《法治周末》记者 周奎 今年,山东省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临沂中院”)积极响应服务非公经济发展需求,大力打造最优法治化营商环境,将培树“益企护航”司法服务工作品牌确定为“三强三优”专项活动重点任务,积极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标准建设“益企护航”示范基地 2024年初,在山东省高院关心指导和有关各方大力协助下,临沂中院围绕打造一个护航民营企业发展、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平台,在临沂商城启动建设山东法院非公有制经济司法保护(临沂)基地(以下简称“非公基地”),并于10月正式建成。 该基地规划建设面积2050平方米,展厅分为践行初心使命、护航经济发展、防范经营风险、深化司法服务四个部分,将经济元素、山东省文化特色贯穿其中,通过案例和实践内容,辅以生动灵活的多媒体设备,为非公企业提供针对性的警示宣传教育。 基地建成以来,临沂中院充分发挥其功能优势,深入开展集法治宣教、法律体检、风险防范、就地解纷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便捷司法服务,致力于将其打造成全省护航民营企业、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司法服务典范,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与高度认可。 编织多元协作防护网 临沂市两级法院始终坚持“抓前端、治未病”,深化多元纠纷化解工作格局,注重加强两级法院与工商联等部门沟通联系,充分发挥商协会解纷效能,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构建合作制度基础。临沂中院联合临沂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工商联、临沂商城管委会签订《关于依托非公有制经济司法保护(临沂)基地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分别围绕四部门职责职能,明确合作目标任务、工作举措,推动形成护航民营经济发展合力。 建立联席会议机制。临沂中院定期在非公基地召开联席会议,邀请工商联、商会协会、民营企业代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召开座谈会共16场390人次。 10月28日,临沂全市“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提升风险防范能力——临沂商城商协会法治工作暨‘亲情会客厅’”座谈会在非公基地召开。46家商协会参加会议,就加强企业商会建设、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提升法律风险防范能力、营造良好法治营商环境等进行座谈研讨。 完善信息共享机制。依托智慧法院、工商联商会调解服务平台、临沂商城专项大数据等, 临沂中院积极完善信息互通和数据共享,建立相关信息和纠纷处理工作台账,通过深挖分析数据,研判纠纷类型特点、规律和问题,为更好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民营企业预防调解矛盾纠纷提供数据支撑。 加强涉企司法服务。依托非公基地平台建立法治营商环境投诉专门渠道,临沂中院搭建了法企沟通平台,实现全市两级法院与行业协会商会、民营企业联络直通。法院、工商联分别明确具体科室、责任人员,实现“民营企业-商协会-工商联-法院”对接机制,与企业“点对点”沟通,提供“一对一”精准高效的司法服务,对民营企业诉求做到统一调度、及时反馈,健全涉企诉讼服务机制。 “益企护航”品牌效应逐步扩散 非公基地试运行以来,共为36家民营企业670余人次提供法律咨询、企业体检、普法授课等服务。今年2月以来,依托保护基地设立的兰山法院商城法庭,共受理涉企纠纷1400件,结案1168件,诉前化解成功365件。 填补司法展馆空白,提供专业普法基地。非公基地在试运行期间,积极策划组织企业界人士参与沉浸式参观研学活动、现场旁听庭审、举办专题法律讲座等系列活动,并适时发布企业治理专项司法建议与涉企纠纷典型案例解析,在提升企业家法律素养与风险防范意识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成为全市商协会公认的专业法治教育示范基地与学习交流平台。 搭建法企联系平台,提升司法服务质效。此前,有不少企业反映,在发生商业纠纷时,尤其是进入诉讼程序后,直接联系法院、法官较为困难。通过非公基地,企业当事人可以通过工商联、商协会,或者直接联系非公基地,进而联系法院,与12368热线、法院线下诉讼服务窗口实现优势互补、效能叠加。 设立专业调解平台,提升调解工作质效。临沂全市法院与工商联积极推动设立商协会调解服务平台,为发生纠纷的企业提供调解场所、调解服务。调解不成的,及时引导就地转入诉讼程序。临沂两级法院将调解组织设立在由人民法院建设运行的公益性场所,使纠纷当事人对调解工作专业性、权威性的认同感大大提升,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调解成功率。目前,临沂市批发商联合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7家商协会调解组织已进驻非公基地。其中,由该市罗庄区法院与区工商联共同设立的调解中心,成立27天以来,诉前调解5件、诉中调解17件,自动履行率100%。 “我们将以创新为驱动,持续优化司法服务模式与机制,积极回应非公经济发展的新需求、新挑战。”临沂中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院将继续秉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理念,不断丰富和拓展 “益企护航” 品牌内涵与外延。 |
||
|
||
【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