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人民法院报】从三尺讲台到司法殿堂

来源:   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17日

山东省高青县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 孙敏

  作为一名中学老师,我深耕教育一线,用爱与责任浇灌着祖国的花朵;作为一名人民陪审员,我又以参与合议的方式,在司法舞台上守护公平正义。这两个看似迥异的角色,在我身上交织出独特的生命乐章。七载春秋,我从初涉陪审的青涩到如今的从容担当,每一件案件背后的故事都让我对教育与司法的融合有了更深的感悟。

  2018年,当我接过人民陪审员的任命书时,内心既忐忑又期待。第一次走进法庭,庄严的气息使我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杆。那起涉未成年人盗窃案成了我陪审生涯的起点。被告人席上那个15岁的少年,眼神里交织着恐惧与悔意,让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对他产生了怜悯之情。庭审中,控辩双方的陈述如同一幅画卷在我眼前展开,检察官出示的如山铁证,辩护律师苦苦求情的话语,都让我陷入沉思。

  作为合议庭成员参与案件合议时,我从教育者的视角剖析少年的行为:“这个年纪的孩子,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一次错误并不代表一生。家庭的疏忽、学校的失察,都可能成为他们误入歧途的推手。”根据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经过合议庭评议,法庭最终依法判决,责令家长和学校对被告人加强管教。这次经历让我明白,陪审不仅是法律的裁决,更是人性的救赎。

  在陪审工作中,我逐渐发现,教育与司法有着奇妙的共通之处——都需要倾听与理解。在处理一起邻里纠纷案时,我充分发挥了我作为班主任的沟通专长。楼上年轻住户喜欢深夜听音乐,楼下老人不堪其扰,矛盾一触即发。庭审现场,双方情绪激动,火药味十足。

  休庭期间,我主动请缨调解。我先来到老人身边,像对待学生家长般耐心倾听了她的抱怨,然后安慰她:“您年龄大,喜欢清静,这要求合情合理。”安抚好老人,我又找到年轻人:“你工作一天很累,放松一下无可厚非,但咱们得学会换位思考,我们也有老人,他们喜欢清静,我们就体谅一下他们。”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后,年轻人主动提出晚上10点后改用耳机,老人也表示理解。当看到双方握手言和时,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原来司法也可以如此温情。

  在从事陪审工作的七年里,我见过太多人生的风雨,也用自己的方式为当事人撑起一片晴空。一起离婚纠纷案中,夫妻二人因抚养权争执不下,庭审现场哭闹声不断。休庭后,我没有急于离开,而是留下来当起了“调解员”。

  “你们知道吗?孩子最大的心愿,不是拥有多少玩具,而是每天能看到爸爸妈妈的笑脸。”我轻声说道,“你们的每一次争吵,对孩子来说都是一场暴风雨。”我的话让夫妻俩陷入沉默。在后续的调解中,我帮他们制定了详细的抚养计划,最终双方达成共识。当那位母亲含着泪向我道谢时,我深刻体会到,司法不仅是冰冷的条文,更是传递温暖的桥梁。

  七年来,我在陪审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陪审哲学”。我学会了“三心”工作法:耐心倾听当事人的诉求,细心捕捉案件的细节,真心为当事人着想。在审理一起学生欺凌案时,我凭借着班主任的敏锐直觉,发现施暴者其实也是家庭问题的受害者。法院对该案进行依法审理后,还联合学校开展了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我还总结出“三维分析”工作法:从法律维度审视案件事实,从教育维度剖析行为动机,从社会维度思考判决影响。在处理一起未成年人网络诈骗案时,我提出的“司法﹢教育”矫治方案,被法官采纳,为失足少年点亮了回归之路。

  回顾七年陪审路,我收获的不仅是法律知识,更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对社会的责任感。未来,我将继续以陪审员的身份,在司法舞台上传递教育的温度。我计划将陪审经验转化为教育案例,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就能感受到法律的威严与温情。同时,我也希望能带动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加入陪审员队伍,让教育智慧在司法领域绽放光芒。

  (王淑珍 孙心冉 整理)

关闭
版权所有:山东省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双月园路与郭苑路交汇处东北角(龙湖公园)对面 联系电话:0539-8288056 邮编:276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