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民护企,执行一直在路上——记“沂蒙风暴”第七次“凌晨亮剑”集中执行行动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2年09月22日 | ||
秋风萧瑟天气凉,沂蒙风暴势更强。9月22日凌晨,临沂高新区法院“沂蒙风暴”第七次“凌晨亮剑”集中执行行动在微凉的秋风中又拉开了帷幕。 本次执行行动以“暖民护企”为主题,选取了一批涉民生、涉中小微企业案件重点攻坚。尽管随着“沂蒙风暴”执行行动进入常态化阶段,找人查物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但经过不懈努力,本次行动还是取得了良好成效,共拘传被执行人6人,执结案件6件,执行到位金额26.13万元。 锲而不舍 为民解难 “谢谢,谢谢法官,我身上的钢板终于可以拆了!”拿到赔偿款的陆某拉着执行法官激动地说。 陆某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平时靠做点零活来维持自己和孙子的生活。2020年10月,陆某因一起交通事故造成多处骨折,身上被打了四块钢板。事故后,因身体原因,陆某收入骤减,维持生活尚有困难,更不用说担负高额的取钢板费用。取钢板最佳的时间是钉入钢板后的1年到1年半,近半年来陆某常常来院要求加快执行速度。 对陆某的情况,执行干警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陆某的案子,执行干警可谓想尽了办法。执行干警先后到被执行人刘某家督促执行5次,拘传刘某3次,网络查控、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张贴腾房通知……能采取的措施都采取了,可刘某却始终态度强硬,不肯履行赔偿义务。他甚至还手持病历嚣张地对执行干警说:“我有病,你们拘留不了我!” 刘某的嚣张让人气愤,但同时也暴露出了刘某害怕被拘留的心态。于是在第四次“凌晨亮剑”行动中,执行干警又一次拘传了刘某。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对刘某拘传后,并没有立即开展调解工作,而是带刘某进行了体检。拿到结合后,执行干警又找到专家咨询,并与拘留所进行了沟通,最终认定刘某符合拘留条件。于是执行局果断对刘某采取了拘留措施。刘某被拘留后,刘某的儿子来到法院要求和解,但由于双方对调解数额未达成一致,第一次调解失败。刘某拘留期满后,执行干警一大早便等在了拘留所门口,刘某一出来就被执行干警重新拘传到了法院。被拘留的滋味并不好受,刘某态度明显松动。执行干警抓紧时机,耐心给刘某做思想工作,最终刘某同意一次性支付赔偿款3.5万元,双方达成和解,案件终于执结。 抢抓时机,高效护企 “执行立案刚四天,钱就给要回来了,我必须为咱们法院的高效点赞!”山东某建筑设备安装公司(以下简称某公司)刘经理说。 2020年5月,某公司与郑某签订了设备租赁合同。某公司依法履行合同,但郑某却一直拖欠租赁费未支付。经多次催要无果后,某公司将郑某诉至法院,并在判决生效后,申请了强制执行。 执行局受理该案后,第一时间与双方进行了沟通。通过沟通了解到某公司系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近几年公司回款困难,资金周转不畅,资金链随时有断裂的风险。若该笔资金及时回笼,能够有效帮助企业解决当下的经营难题。而被执行人郑某系外地人,网络查控并未查控到任何财产,而且执行干警多次与其进行电话沟通,郑某均态度强硬,不配合执行。正在执行干警为此案发愁时,申请执行人提供了郑某近期正在临沂某工地务工的线索,执行干警决定抓住时机,立即对郑某采取拘传措施。 在摸清郑某临时住所位置后,凌晨五点多执行干警就赶到了某工地宿舍,当正在酣睡郑某被喊醒时,一脸慌乱和不可置信的表情:“呆在这里也能被找到?” 被关进法院羁押室后,郑某终于意识到,已无处可躲,态度明显缓和不少,于是执行干警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及时向其释法明理,组织双方进行和解。在执行干警的耐心调解下,郑某一次性支付了租赁款16万元,某公司放弃追索违约金,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就这样这起执行案件在立案4天即成功执结,解了某公司的燃眉之急。 案件执行作为法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承载了人民群众许多的希冀和期待。但执行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总有着各种曲折和无奈。虽然执行之路道阻且长,但为民解忧、为企护航,我们会一直在路上…… |
||
|
||
【关闭】 | ||